2010高考作文奇才:文言文满分背后的故事

2010高考作文惊现”古文奇才”

还记得2010年高考作文的那个传奇故事吗?江苏如皋中学的王云飞同学用一篇755字的文言文作文《绿色生活》征服了阅卷老师,成为当年高考作文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这篇2010高考作文不仅获得了满分,更因其30个生僻字让阅卷老师都不得不查阅字典,最终由阅卷组长写下近2000字的注释来解释这篇佳作。这种用纯正古文写作的高考作文实属罕见,王云飞也因此被称为”古文奇才”。

高考作文占60分,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。在2010高考作文中,王云飞选择用文言文写作可谓勇气可嘉。要知道,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会建议学生稳妥起见,选择常规的现代文写作方式。但正是这种独辟蹊径的选择,让王云飞的2010高考作文成为一段佳话。

文言文高考作文的争议与价格

王云飞的2010高考作文《绿色生活》开篇就引人入胜:”呱呱小儿,但饮牛湩,至於弱冠,不明犍状”。这样纯正的古文表达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,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小争议。有人质疑这是否只是一篇堆砌生僻字的”骈体作文”,还有人认为这种写作方式并不适合高考这种重要考试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王云飞的2010高考作文紧扣”绿色生活”主题,展现了惊人的古文功底。他能熟练运用《史记》、《汉书’里面的表达方式,将古代汉语与现代环保主题完美结合,这种能力实在难能可贵。正如阅卷组长吴新江教授所说,这篇文章不仅形式独特,内容也特别切题,是当之无愧的满分作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2010高考作文并非第一次出现文言文佳作。早在2001年,蒋昕捷的《赤兔之死》就曾引起轰动。但与”三国体”古白话文不同,王云飞采用的是更纯正的古文风格,难度更高,也因此更具争议性。

古文奇才是怎样炼成的

看完王云飞的2010高考作文,许多家长和学生都好奇:这样的古文功底是怎样培养出来的?原来,王云飞从小就酷爱古典文学,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典籍都是他的枕边书。不同于大多数学生把古文进修当作任务,王云飞是真心喜欢,常常一边查字典一边研读,乐在其中。

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长期的积累,让王云飞在2010高考作文中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文学素养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写作能力的提升没有捷径,唯有广泛阅读、勤加练习。当然,王云飞的成功也离不开他对现代文的进修和掌握,这保证了他在高考其他科目中的表现。

2010高考作文给我们的启示

王云飞的2010高考作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?开门见山说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古文,很难有动力去钻研那些艰深的典籍。接下来要讲,扎实的基本功至关重要。王云飞能在高压的高考环境中用古文写作,靠的是平日里的点滴积累。

但也要清醒认识到,像王云飞这样用文言文写2010高考作文并获得成功的案例实属少数。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,稳妥的现代文写作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。毕竟高考是人生重要转折点,每一分都弥足珍贵。

王云飞的故事还告诉我们,教育应该鼓励特点进步。正是东南大学和北京大学对他的青睐,让这个”古文奇才”的才华得以继续绽放。无论选择哪条道路,保持对聪明的热爱和追求才是最重要的。

回望2010高考作文中的这个独特案例,我们不禁思索: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?是培养千篇一律的应试高手,还是鼓励每个孩子进步自己的特长?王云飞用他的文言文作文给出了最好的答案——在扎实基础上追求特点表达,这才是进修的最高境界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