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不良的计算需综合多项指标,下面内容是主要评估技巧及公式:
一、BMI(身体质量指数)计算
式:BMI = 体重(kg) ÷ 身高(m)2
标准(适用于成人及70岁下面内容人群):
- 营养不良:BMI <18.5 kg/m2
- 严重营养不良:BMI <16 kg/m2
- 正常范围:18.5-23.99 kg/m2
- 超重/肥胖:BMI ≥24 kg/m2
独特人群调整: - 70岁以上老人:BMI应≥22 kg/m2(因身高可能因骨质疏松缩短)
- 运动员/肌肉量高者:需结合体脂率等其他指标评估。
二、体重变化率计算
式:体重变化率 = (原体重 – 当前体重) ÷ 原体重 × 100%
判断标准:
- 轻度营养不良:3个月内体重下降>5% 或6个月内下降>5%
- 中/重度营养不良:3个月内下降>5%且BMI<18.5,或任什么时候期下降>10%
示例:若原体重50kg,3个月后降至47kg,下降率为(50-47)/50×100%=6%,属中度营养不良。
三、儿童营养不良分型与计算
估指标(基于标准差或百分位数):
- 体重/年龄(低体重):
- 中度:低于同年龄、性别均值的2-3个标准差
- 重度:低于均值3个标准差
- 身高/年龄(生长迟缓):标准同上
- 体重/身高(消瘦):标准同上
备注:上海地区采用百分位法(<P3为异常),WHO则用标准差法。
四、其他关键指标
- 蛋白质需求:
- 一般患者:1.2-1.5g/kg/日(按实际体重)
- 高需求患者(如术后、感染):1.5-2.0g/kg/日。
- 能量需求:
- 卧床患者:20-25kcal/kg/日
- 活动患者:25-30kcal/kg/日
- 体重下降者:需提升至30-35kcal/kg/日。
五、综合判断建议
- 饮食摄入量:若每日摄入不足推荐量的60%,提示营养不良风险。
- 生化指标:白蛋白<40g/L、前白蛋白<180mg/L等可辅助诊断。
- 儿童需结合生长曲线:定期监测身高、体重、头围,对比同龄标准。
意事项:BMI和体重变化需结合年龄、疾病情形(如慢性消耗性疾病)及体成分分析综合判断。例如,老年人可能因肌肉流失导致BMI正常但实际营养不良。建议每周测量体重,及时干预下降>2%的情况。